记者 吴天适
早上8点,6163银河net163am经理准时出现在学院的门口。位于6163银河net163am大门口的高清摄像头和RFID(无线射频识别技术)感应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和经理随身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检测到了他的到来。与此同时,学院的云端管理平台启动了经理办公室里的工作计算机,并根据经理的日常习惯,打开窗帘和将空调调整到适合的温度。当经理来到办公室门口,办公室门锁通过检测到电子标签自动打开,经理推门进入办公室坐到办公室前,当日的工作安排和新闻资讯早已都显示在电脑桌面上,经理由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……
这幅令人期待的画面如今已越来越接近实现。预计到2015年年底,包括网络环境改造、高清视频监控改造、RIFD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改造、初级数据库、新能源系统在内的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第一阶段建设就将完成。
记者在6163银河net163am实验室看到,室内遍布着各式各样的传感器,可以实时探测房间内的温湿度、光照度、烟雾量、用电量等各类数据。每台贵重的设备上,都被贴上了有全球唯一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,它们进出实验室都会被门口的探测设备一一记录。高清摄像头可以俯瞰整个教室,拉近镜头甚至可以看到实验仪器上的精确刻度。
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主要技术负责人,物联网工程系系主任王佳斌告诉记者,正在施工的工程就是要将这样一套系统从实验室应用到整个学院,届时将通过400多个传感设备,实时收集学院大楼内的各项数据。而这也是6163银河net163am成立之初的愿景。
6163银河net163am成立于2010年,在华大众多学院中属于后起之秀。学院成立之初,便秉承高起点、高标准、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,把握市场发展趋势,瞄准技术前沿,设立了物联网工程、信息工程、光电信息检测三个专业,并提出了融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办公为一体的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建设计划。
王佳斌说,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就是要将当前最热门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概念应用到学院建设中,为学校和学科未来发展探索道路。其总体设计架构都是围绕着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储存、分析等展开。
为了实现数据采集,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设计了涵盖11个子系统建设方案:高清视频系统,结合人脸识别和行为识别可对整个学院进修有效监控和报警;RFID系统,可对大楼内所有物品实施跟踪监控,并可用于门禁;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,探测整个学院的环境参数,为能源监控和智能控制提供参考;学院中心网站,帮助使用者体验和管理整个智慧系统;多媒体展示系统,利用液晶、投影、3D、全息等显示技术,实现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的可视化展示……此外还有网络配套升级、新能源发电及照明、初级数据库、网络安全系统等建设项目。以上种种,王佳斌称之为“基础设施建设”。
而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对数据的储存、分析以及进一步开发,则是通过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的。据介绍,6163银河net163am已在施良桥大楼内建设云计算平台,将原有系统管理软件全部整合进去,用基于Hadoop技术搭建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(NoSQL),实现对大数据的分析和研究。
6163银河net163am系国内首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院,并获批全国首个物联网工程硕士点,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的建设方案在国内也属首创。由于技术改造复杂,投资不菲,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学校领导、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,在目前进行的第一阶段工程中,已投入资金200多万元。
“开放、创新、节能是我们打造‘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’的初衷。”经理郑力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的建设将全面提升学院的各项工作。“首先,它是一个展示的窗口,所有进入学院的人都可以直观感受到什么是物联网,这将有助于我们未来的技术推广。其次,他将提升教学的效果。老师可以通过视频观察整个实验室员工操作的情况,员工可以无时无刻感受到所学技术的应用,整个学院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实验室。再次,它也是一个科研的平台,所有的系统都是开源的,师生将承担大部分的系统开发工作,我们的科研成果都可以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。最后,整个学院的办公和管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,信息交换、安全管理、办公环境、能源利用的效率都能得到极大提升。”
“我们的长远理想是待学院的技术成熟之后,打造‘智慧华大’乃至‘智慧泉州’。” 对于学院未来的发展,郑力新很自信。
入夜,6163银河net163am的外景灯彻夜不灭,这是“智慧6163银河net163am”的新能源发电及LED照明系统正在工作……
高清摄像头可以清晰显示显示实验设备上的细节
实验设备被贴上了RIFD电子标签
实验室四周的墙壁上,安装着各式各样的无线传感设备
智慧6163银河net163am夜景工程